欢迎访问中国社会观察网!
“随手做公益”——让科技成为推动公益变革的重要力量-社会观察.com
2023-11-09 来源:杭商传媒 转自:人民网

网站页眉.jpg       科技是推动公益变革的重要力量。借助科技的发展,公益从以往的“简单救助”,呈现出“随手做公益”的时代特征,让人人为慈善、慈善为人人成为可能。

拥抱新时代的机遇,发掘新公益的蓝海。由杭州文广集团、杭州市工商联、杭商传媒主办,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、杭商文化承办,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协办的杭州湾会客厅第46季《让科技温暖 为公益赋能》,10月10日下午在杭商传媒演播厅举办。

杭州电视台新闻主播王娜与浙江省科技厅原厅长蒋泰维、康恩贝集团董事局主席胡季强、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吴伟,以及特邀评论员、澎湃新闻副总编辑胡宏伟共同展开探讨。

与公益结缘

提到公益最先想到什么?是为灾区同胞捐款捐物、去福利院做义工,还是给视障人群录制有声书?公益的形式多种多样,践行的公益的方式也从来不只一种。

吴伟回忆,1998年夏天,从南开大学毕业回到杭州后,他在一家国际高尔夫球会担任运营总监。工作原因,有幸结识到国内整形领域的专家教授,让他对于唇腭裂有了深入的了解,“90分钟的手术,能让唇腭裂的儿童绽放微笑。”这开启了他公益事业的大门。他说,微笑有两层含义,一是面对唇腭裂患者积极向上的态度,二是微笑明天基金会一直以来的所秉持的理念。

胡季强从1998年华东地区特大洪水开始,讲述了康恩贝集团公益事业的发展历程。他介绍,截至目前,“康恩贝自强奖学金”及“康恩贝健康之旅”已分别帮助5000多名残疾人大学生、5万多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。于他而言,经营企业的最终目的就是为社会创造价值,让老百姓的生活更有意义。

令蒋泰维感触良多的,是科技手段的助力。通过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的案例,他表示,互联网应用和数字技术对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,促进了“人人公益”的形成和发展,如今的公益已逐步演变为一种习惯。

作为一名媒体工作者,胡宏伟认为,传播本身就是一种公益。在从事农村报道工作的20年来,他深刻感受到为弱势群体发声的重要性。他说,所谓公益,就是要有一颗向善之心,只要心怀善良,人人皆可做公益。

行走在公益路上

公益不是有因为有意义才去做,而是做了才有意义。自2013年成立以来,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已发展成长为综合型、平台型、资源链接型基金会,在疾病救助、教育助学、济困助老、乡村振兴、自然保护、社会组织发展以及社会倡导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。在吴伟看来,参与公益,是一件幸福的事情。公益的门槛不在于身份与经济条件,而在于意愿和认识,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所能,为他人带去帮助,为社会创造价值。

从事医药大健康行业多年,胡季强对于公益事业有着相同的体会。他分享,尘肺是我国头号职业病,目前主要发生在粉尘满布、空气不流通、劳动防护又低劣的工作场所,比如煤矿、石矿、砖窑等企业。2018年以来,康恩贝联合各级职防院、疾控中心等政府相关部门和医疗机构,共同开展“送医下乡,关爱尘肺病人”红马甲系列活动,为当地患者带去了优质的医疗资源。尽管一两盒药能起到的作用有限,他仍希望尽己所能真正改善尘肺病人的现状。

蒋泰维表示,无论是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”“共同富裕”等概念的提出,还是对于公益精神、公益文化、公益理念的大力宣扬,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公益事业的高度重视与殷切期望,这不仅有力地鼓舞和鞭策了广大公益工作者,更成为了中国公益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。

胡宏伟从鲁冠球、张謇两位企业家出发,谈到了企业在参与公益过程中产生的正向影响。他提到,企业家精神的较高境界就是为社会贡献力量,这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,推动社会发展,同时也为企业家自身树立良好形象创造了契机。

科技时代 公益的现在与未来

当我们谈起公益变革时,数字科技总是绕不过的关键词。近年来,科技和公益融合,不断产生新的化学反应,也打开了公益行业更多的可能性和想象空间。针对“数字公益”的话题,现场嘉宾进行了互动交流。

锦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吴悦表示,锦江公益基金会致力于教育助学、大健康、慈善行业生态建设等公益事业,正积极探索“产业+公益”的创新发展机制。依托数字科技,基金会成立至今已累计为292所学校打造了1500余个“数智教室”,为10000余名一线基层工作者送上了大病预防健康检测服务。

德恒律所全国财富管理业务中心秘书长张健从慈善信托的专业角度,分享了自己的观点。他指出,慈善信托是数字经济改革理念的表现,信托作为金融重要载体与公益慈善结合,可最大化发挥带动效应,凝聚社会合力,进一步吸引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社会公事业当中,为公益事业健康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力量。

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成立的十年,同样也是中国经济和数字公益腾飞的十年。吴伟谈到,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顺应时代发展,借助数字科技完成了相关资源的有效链接、各职能平台的合理搭建等,打造并引导出了规范、健康、专业、透明的慈善模式。吴伟认为,在数字时代,前沿技术已成为社会公益事业可用、必用的巨大支撑。

胡季强表示,从最初的企业公益,到企业社会责任,再到现在的可持续社会价值,都牢牢建立在科技基础之上,将互联网能力、数字技术能力与公益事业紧密结合,正是“科技向善”的体现。除了聚焦医药健康产业,康恩贝还结合科学技术,建立危废收集处理制度,开创有机危废资源化利用新模式,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益环保事业的变革。

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见证者之一,蒋泰维认为,公益同样赋能于科技。以西湖大学为例,不少世界知名实验室、科研型院校都是通过捐赠、投资设立,这也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,在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
未来,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公益正向发展,激发“人人慈善”新活力变得越来越重要。胡宏伟表示,数字技术打破时空界限,极大提升了公益项目的社会影响力。接下来应以数字科技为抓手,让慈善事业、慈善行为得到更为广泛的社会传播,让慈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。


热门新闻

合作单位 | 关于我们 | 联系方式 | 广告服务 | 招聘信息 | 版权声明
新闻 | 民生 | 法制 | 生活 | 医疗 | 乡村 | 交通 | 公益 | 书画 | 视频 | 综艺 | 环保
Copyright © 2023 中国社会观察网 All Rights Reserved.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6020264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(京)字第27353号
备案号: 京ICP备2023023898号-1         京ICP备2023023898号-2